8月29日,9001jcc金沙以诚为本殷玉新副教授和硕士研究生陈晨在《光明日报》刊发署名文章《造就拔尖创新人才须细化贯通培养机制》。文章认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亟须建构中国特色的大中小学一体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学段贯通的衔接机制,布局学校差异化发展态势,探索学科融合的建构思路,建构学生个性化成长路径,为实现教育强国战略提供高质量人才队伍。
文章指出,学段壁垒是建构中国特色大中小学一体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首要难题,根源在于单向度的“向上看齐”思路,如高中只对标大学强基计划、三位一体、学科竞赛等培养拔尖创新学生,不太关注和参与初中的拔尖创新学生培养。解决这个难题,关键在于以政策改革创新为突破口,打通学段之间的壁垒,让各学段在招生制度、课程体系、教学方式、评价机制等各方面能够衔接起来,实现学段贯通化衔接。
文章指出,学校同质化发展、“内卷式”竞争是建构中国特色大中小学一体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一大现实问题。因此,要探索并推进指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学校差异化发展态势,其关键在于站在学生发展的立场,打破“零和”竞争生态,从整体上布局学校发展方向,从学生需求出发,要求各学校在校园文化、特色优势、办学策略等诸方面差异化布局,营造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良好生态,使各学校拔尖创新学生培养实现学校特色化发展。
文章进一步认为,学科之间融合和各学段学科融合是大中小学一体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其关键在于以复合型人才特征为出发点,打破学科边界,从横向和纵向共同发力,重构融合式的学科体系,实现学科融合化建构,使拔尖创新学生能够得到真正的全面发展。
最后,文章指出,教育结果的“求同思维”导致的注重统一性、学习方式和教育资源单一、考试评价标准“一刀切”等问题,使教育难以满足拔尖创新人才个体化的学习需求和发展特点,从而限制其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成长,破解这一难题,是建构中国特色大中小学一体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重要课题,需探索适合不同类型拔尖创新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成长路径,破解“求同思维”,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展潜能。